来源:医药网
总体而言,下半年医药行业发展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,加之三季度第八批国家集采全面落地等因素影响,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正增长仍有难度。
2023年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承上启下之年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摆脱疫情影响,恢复常态化。医药工业受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销售减少等因素影响,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。
多重因素影响行业经济指标 综合分析,上半年影响行业经济指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药品终端消费复苏明显。根据中国药学会统计数据,上半年样本医院用药金额同比增长9.7%,明显好于去年同期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1—6月份中西药品类零售总额(限额以上单位)同比增长11.1%。年初新冠、流感防治所需的解热镇痛药物、抗病毒药物、部分中成药的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。
二、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销售锐减。去年同期,新冠病毒检测试剂、口罩和防护服等销量很大,新冠病毒疫苗仍有部分销售。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,今年以来上述产品销售有限,生物制品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两个子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。
三、医药出口下降明显。上半年,医药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5.1%,生物制品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、化学原料药三个子行业出口降幅最大。
四、部分产品价格大幅下滑。从国家集采到地方联盟集采,药品集采范围持续扩大、种类增多,新进品种和续约品种都出现不同程度价格下降。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和产能过剩,致使很多原料药价格下降明显,如维生素类原料药几乎全线降价。受价格政策和市场竞争影响,近年新上市创新药、CRO/CDMO服务也普遍价格走低。
五、原材料价格波动大。中药材价格上涨严重,化工原料价格大面积下跌,对相关产品利润造成较大影响。此外,流通渠道(包括国际市场)去库存也对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产生负面影响。
总体来看,上半年医药工业经济指标出现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,是上年同期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销售额的基数较高。如果和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比,上半年医药工业总体营业收入、利润分别增长10.7%和22.1%,4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.6%和5.1%。但不容忽视的是,一些非疫情相关的因素,如产品降价、医药出口放缓等,将持续影响今后一段时期行业的发